颱風接近中的台北除了風大了些外,一切的感覺都還好,還是一樣的炎熱溫度。
在剝皮寮藝術街區有兩個展覽,
一是「進城記─台北定格,今昔百景特展」。
一是第十屆的「藝術家博覽會」。
台北艋舺的剝皮寮老街是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,
有不少精緻的洋樓與建築。從清代至今仍保有當初街道初建時的空間感,
走在街道中會有種類似時光錯亂的感覺。
經過這還有手繪的電影廣告看板,
「黃昏的故鄉」我是沒聽過,但「小畢的故事」名氣倒是很響亮。
在一走進康定路173巷就見到牆上的有趣塗鴉。
剝皮寮老街因為電影「艋舺」這部電影翻紅了一次,
因為電影裡的場景是在這條老街裡拍攝的,
在經過一段時間後,電影中Gata老大家的場景還保留了下來。
進城記特展是展出從清領台北、日治台北、當代台北,的一些庶民的照片,
牆上木板所寫的是以前在台北一些建築設施的名稱,演變到今已經不同了,
如臺灣神社就是現在的圓山飯店、台北測候所就是現在的中央氣象局。
這裡也有座位可以讓民眾閱讀與台北有關的書籍圖書,
在另一區還有許多刻有台北建築物的印章,可以印在自己的筆記本上。
到這裡看到一些記載台北歷史的舊照片,能一窺台北建築物的演進軌跡。
看了這些照片可以瞭解台北,知道台北,清楚台北。
在老街的另一邊則有第十屆的藝術家博覽會,
這些展覽都在這些舊房舍改建之後的展區展出。
很有特色的展區,它位在舊式的房舍當中。
展出的作品很多,展區也很多,我想我應該沒看的很多,
這是我比較喜歡的兩項作品。
走在剝皮寮的長廊中,真有走到舊台北的感覺。
這裡以前的繁榮樣貌似乎可以感受的到。
剝皮寮外依然是車水馬龍,和裡面的安靜好似不同。
在剝皮寮藝術街區有兩個展覽,
一是「進城記─台北定格,今昔百景特展」。
一是第十屆的「藝術家博覽會」。
台北艋舺的剝皮寮老街是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,
有不少精緻的洋樓與建築。從清代至今仍保有當初街道初建時的空間感,
走在街道中會有種類似時光錯亂的感覺。
經過這還有手繪的電影廣告看板,
「黃昏的故鄉」我是沒聽過,但「小畢的故事」名氣倒是很響亮。
在一走進康定路173巷就見到牆上的有趣塗鴉。
剝皮寮老街因為電影「艋舺」這部電影翻紅了一次,
因為電影裡的場景是在這條老街裡拍攝的,
在經過一段時間後,電影中Gata老大家的場景還保留了下來。
進城記特展是展出從清領台北、日治台北、當代台北,的一些庶民的照片,
牆上木板所寫的是以前在台北一些建築設施的名稱,演變到今已經不同了,
如臺灣神社就是現在的圓山飯店、台北測候所就是現在的中央氣象局。
這裡也有座位可以讓民眾閱讀與台北有關的書籍圖書,
在另一區還有許多刻有台北建築物的印章,可以印在自己的筆記本上。
到這裡看到一些記載台北歷史的舊照片,能一窺台北建築物的演進軌跡。
看了這些照片可以瞭解台北,知道台北,清楚台北。
這些展覽都在這些舊房舍改建之後的展區展出。
這是我比較喜歡的兩項作品。
走在剝皮寮的長廊中,真有走到舊台北的感覺。
這裡以前的繁榮樣貌似乎可以感受的到。
剝皮寮外依然是車水馬龍,和裡面的安靜好似不同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